• Home
    Home This is where you can find all the blog posts throughout the site.
  • Categories
    Categories Displays a list of categories from this blog.
  • Tags
    Tags Displays a list of tag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blog.
Posted by on in 人文历史
  • Font size: Larger Smaller
  • Hits: 1935
  • 0 Comments

饮茶简史

“茶”字早期作“荼”。“荼”字最早见于《诗经》,其中有“采荼”二字。《尔雅》云,“槚,苦荼。”这里的“荼”才是“茶”的意思。《说文解字》注,“荼,苦荼也”。“茶”字乃中唐以后才渐渐流行。据顾炎武在《唐韵正》中称,此乃唐玄宗御笔亲点(779年),将“荼”字去掉一笔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讲,“茶”在唐以前还有很多名字:“一曰槚,一曰蔎,一曰茗,一曰荈”。
 
“茶”的产地起源多有讲究。《茶经》云,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、二尺,乃至数十尺。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缀之。”“巴山陕川”,即指古代巴、蜀之地也。是故,茶叶是蜀人送给中原的重要礼物。晋代《华阳国志》载,“周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...漆、荼、蜜...皆纳贡之。”但清代顾炎武认为这是在秦代以后。他在《日知录》中道,“自秦人取川之后,始有茗饮之事”。并引孙楚《出歌》:“荼荈出巴蜀”。目前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,仍然可见大茶树的存在。根据植物学、地质学和考古学的证据,目前学界基本上确定,云贵高原为茶的原产地无疑。有外国学者认为,茶源自印度,此说不足驳也。
 
关于饮茶的起源,貌似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,目前至少有三种学说:一是饮用起源说,一是食用起源说,一是药用起源说。东汉《桐君录》云,“西阳、武昌、晋陵皆出好茗,煎饮令人不眠。”此乃饮用起源说。陆羽《茶经》云,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”此据《神农本草经》,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。”此文之意,说“荼”可以解毒,而且暗示跟神农尝其他药物一样是嚼着尝的。此乃药用起源说。但我更赞同食用起源说。根据早期文献记载,更普遍的吃法是用来煮着当羹吃的。三国陆机《毛诗疏》云,“蜀人作茶,吴人作茗,皆合煮其叶以为香。” 郭璞注《尔雅》云,“可炙作羹饮。”杨华《膳夫经手录》云,“吴人采其叶煮,是为茗粥。”张华《博物志》亦载羹饮之说。所以,古人那才真正叫做“吃茶”。
 
汉代之前关于茶的记载少之又少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汉代已经有了茶的存在,甚至还有茶叶贸易。司马相如的《凡将篇》和杨雄的《方言》均提到过“蔎”。《汉书.地理志》提到过“荼陵”,陆羽引《荼陵图经》注,“陵谷生荼茗焉”。西汉王褒《僮约》提到过“武阳买荼”,马王堆汉墓的随葬清单中提到过“槚一箱”。根据种种证据,可确定汉代茶叶贸易的存在。有学者怀疑《僮约》为后人杜撰,认为不必跑去武阳买茶。但据《华阳国志》载,“自西汉至晋,两百年间,涪陵、什邡、南安、武阳,皆出名茶。”可见“武阳”在汉代确实可以是值得跑去买茶的地方。
 
至三国魏晋南北朝,饮茶进入了文人和士大夫的视野,开始出现于宴会、祭祀、待客等各种重要场合。《三国志.吴书.韦曜传》载,“曜素饮酒不过两升,初见礼异时,或密赐茶荈以为酒。”此乃在重要政治场合“以茶代酒”的最早记载。《世说新语》亦有关于以茶待客的记载。《南齐书》载南齐武帝临终遗言,以茶作为灵座祭品,以戒奢侈。此时还出现了关于茶的最早加工记载。西晋时期的《广雅》载,“荆巴间采茶作饼,成以米膏出之。”可见三国两晋时期,巴蜀和荆楚之地,乃主要的产茶重镇。巴蜀的产茶情况见于《华阳国志》。荆楚的产茶情况见于《荆州土地记》:“武陵七县通出茶,最好。”至南北朝,江淮地区也成为了产茶之地。南朝刘宋时期的《桐君录》载,“西阳、武昌、晋陵皆出好茗。”另外,文人亦开始写茶,如左思《娇女诗》、张载《登成都楼》、杜育《荈赋》、鲍令辉的《香茗赋》等。有学者认为,晋代的清谈之风与玄学之气有助于饮茶风尚的传播。
 
隋唐时期,茶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。至唐中期,饮茶之风已经遍及全国。陆羽《茶经》载,“城市多开店铺,煮茶卖之,不问道俗,投钱取之...穷日尽夜,殆成风俗。始于中地,流于塞外。”《旧唐书.李钰传》云,“茶为食物,无异米盐,于人所资,远近同俗。”此时茶叶贸易已蔚为壮观。《封氏见闻录》云,“茶自江淮而来,舟车相继,所在山积,色额颇多。”唐政府注意到茶叶的经济价值,开始对茶征税(780年),后来干脆垄断茶叶,实行茶叶专卖制,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“贡茶院”,选送优质茶叶为宫廷专用。多数学者认为,唐朝饮茶的流行与禅宗的兴起有莫大的关系。此观点最早见于陆羽。《茶经》引《封氏见闻记》云,“开元中,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,大兴禅教。学禅,务于不寐,又不夕食,皆许其饮茶;人自怀挟,到处煮饮,从此转相仿效,遂成风俗。”此时,文人墨客开始纷纷登场,为茶写诗作画。陆羽的《茶经》亦诞生于这一时期。
 
 
陆羽《茶经》讲,“茶兴于唐而盛于宋”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业和茶文化最鼎盛的时期,饮茶之风最为流行。上至皇帝,下至市井,皆好这一口。上流社会发展了一种叫“龙团”的制茶方式,文人们搞出了一种叫“分茶”的行为艺术,市民们则热衷于一种叫“斗茶”的游戏。当时流行制作饼茶,并在上面印出各种图案,最有名是一种印有龙凤图案的贡茶,即龙凤团饼茶。此时出现了无数茶诗茶画。根据学者考证,宋代茶业和茶文化中心由西渐东,已明显转移到了赣以东的浙西茶区,而中心的转移主要是由于气候原因。宋代继续实行茶叶专卖制,并开始有了茶马互市的贸易制度。
 
元代饼茶开始衰落,到明代饼茶就退出历史舞台了。据载,是朱元璋亲自下令“罢造龙团”(1391)。从经济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讲,明清时期传统茶业已经由盛转衰,茶文化亦走向纤弱。但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来讲,明清之际在制茶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比如发明了杀青技术,开始生产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。有学者认为,明清之际最大的成就其实在于品饮。文人雅士们将品饮过程进一步提炼,发展出了“功夫茶艺”。清代以“潮汕功夫茶”最为出名。“功夫茶”之名,最早见于俞蛟《梦厂杂著》(1801)。而最早记载这种品饮方式的,则是袁牧的《随园食单.茶酒单.武夷茶》:“余游武夷,到曼亭峰、天游寺诸处。僧道争以献茶。杯小如胡桃,壶小如香橼,每盏无一两。上口不忍邃饮,先嗅其香,再试其味,徐徐咀嚼而体贴之。果然清香扑鼻,舌有余甘。一杯之后,再试一二杯,令人释躁平矜,怡情悦性。”这段文字,可味道出了品功夫茶之精髓。在艺术方面,除了茶诗茶画,明清还出现了茶歌、茶舞和采茶戏。相传乾隆六下江南,五次为龙井茶写诗,传为茶坛佳话。

Tagged in: 人文 饮食
0

Comments

Leave your comment

Guest Sunday, 19 May 2024